发布时间:
2025-06-05 12:22:1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全球许多绿色项目的实施,拉动了共建国家绿色产业发展”
为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国行动展现大国担当◆★◆◆。推动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中国携手各国应对气候变化。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2024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期间,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的首批9个小额项目获得通过,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为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新时代以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认为,中国不仅为本国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绿色转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芮悟峰曾两度出任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在中国工作生活20余年■★★◆◆,见证了中国城市的绿色蝶变。“我曾去过★■■★◆,那里天空湛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芮悟峰表示★★◆★,希望德中进一步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本报记者马菲■◆、徐馨、朱玥颖★◆◆◆、邹松◆★■、杨一、宋亦然、任皓宇、曹师韵、程是颉)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曾在中国生活多年的沙特利雅得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卜杜勒·阿齐兹·沙巴尼感慨道:★◆★◆“绿意盎然的花园随处可见,为城市增添灵动之美◆■■■。中国在绿色发展领域不懈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他表示,“大力发展绿色技术,通过绿色转型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正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中国用行动证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不是■★★◆★■“单选题★■◆■■”。曾多次访问中国的秘鲁国立圣马科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卡洛斯·阿基诺表示:“中国在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秘中两国在上述领域开展合作大有可为。最近,一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顺利抵达钱凯港,我相信这将为秘鲁绿色交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也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世界,取得生动、具体的实践成果★★★。
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为何如此显著?走访过中国多个县市的非洲碳交易所董事韦斯利·道格拉斯找到了答案◆■■★:“中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环保指标,政府所辖区域内的企业受到严格监管。■■”道格拉斯认为,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出台一系列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快速有序展开◆◆★■◆★。
在长江源头沱沱河畔,日本导演竹内亮观察到了令他动容的一幕★★★★◆:志愿者们将捡回来的垃圾分类研究★■,对垃圾包装所属品牌归纳整理,再将信息反馈给相关品牌商,以推动包装材料革新。通过拍摄纪录片剧场版《再会长江》,竹内亮对中国的生态环境改善有了更深刻的感受◆■■◆:“10多年来■◆◆★◆,长江水更清、环境更美★★■◆◆,江豚数量明显增加■★★◆◆■。我真切感受到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数字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治理当中。”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全球许多绿色项目的实施★■■★,拉动了共建国家绿色产业发展。”
在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的防波堤上,天然珊瑚大量生长■◆◆◆■,各种鱼类在珊瑚边觅食。“斯中两国共建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可持续性,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修建港口城运河,通过自然方式净化城市用水■■◆。◆◆◆■”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电气工程师顾问桑吉瓦表示。桑吉瓦曾在上世纪80年代到中国留学,2017年、2022年两次来华参加活动◆◆■★■◆,见证了中国绿色发展取得的成就★■★◆★。“中国不仅推动本国可持续发展成效显著◆★★,还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得到充分践行。”
近年来,中国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转,一幅美丽中国的画卷徐徐展开。
“同为发展中大国,印尼和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和发展绿色技术方面,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印尼总统大学国际关系学副教授哈里安托·阿里奥迪古诺表示◆■★★◆★,近年来,印尼和中国在绿色能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合作成果。如中企承建的印尼装机容量最大的陆地光伏电站项目——卡拉旺100兆瓦光伏项目,为当地提供了清洁能源,减少了对传统燃煤发电的依赖★◆★■■◆。
巴基斯坦议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秘书处全球发展倡议小组顾问沙基尔·拉迈对中国在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提高发电效率、发展新型储能以及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全球普及新能源发电基础设施打下重要基础。中国不断从绿色发展中寻找发展机遇和动力■★■★■,◆◆■“值得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学习★■■★”。
2024年11月★◆■◆■,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全面锁边★◆■■★“合龙◆★★”,创造了人类防沙治沙史上的绿色奇迹。治沙的同时★■★◆■,当地发展特色经济植物种植带动农民增收■◆,阿克苏苹果林硕果累累、于田县玫瑰花基地花开遍地★★★■■◆。珍珠贝、罗氏沼虾■★◆、大螃蟹……沙漠边缘还发展起养殖业★■◆★,为治沙致富开辟新路径。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局局长瓦莱丽·希基表示★■★■★◆,对各国来说,中国治沙故事是展现如何更好发展的典型案例◆★,这样的案例让世界看到了未来的图景◆★■■■,以及实现这一图景的路径。
中企投资建设的德阿风电项目每年为南非供应稳定的清洁电力约7.6亿千瓦时;卡鲁玛水电站助力乌干达成为区域电力供应枢纽;索西安地热电站提升了肯尼亚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风电、地热、太阳能等绿色技术合作,助力非洲国家实现能源转型。